王卸花:新余姚人念好“种粮经”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王卸花:新余姚人念好“种粮经”

20221020

  往年这个时候,陆埠镇的种粮大户王卸花已经在忙着组织帮工收割单季稻了,但今年受到台风“梅花”袭击,她的1000多亩水稻受淹严重,导致减产和绝收。

  “以前这时候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今年9月份稻谷刚刚结穗的时候发大水了,现在谷穗基本空壳,等于没了收成,亏损特别大。”王卸花的语气里充满了惆怅。她说,这些稻谷无法卖给粮站,只能加工成饲料,这几天她正在积极寻求办法,同时向镇村干部求助,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搞农业嘛就是看天吃饭,有好收成的时候要感谢老天爷的帮忙,遇到自然灾害时我们也不能消极气馁,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总会过去的。”长年累月忙碌在田间地头的王卸花有着阳光心态。

  王卸花今年62岁,是杭州淳安人,和丈夫来陆埠创业已有20多年,目前在陆埠镇南雷村、沿溪村、五马村、江南村等村流转了18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南雷村和江南村的面积最大,大概种植了1000多亩,最远的是余鲍陈村,平时要打理那么多片的稻田,肯定很忙,特别是‘双抢’时节是一年里最忙的,我们合作社要雇40多个农机手一边抢收早稻,一边抢插晚稻,还要打药水、除草,每天干不完的活。”王卸花感慨道,因南雷村和江南村地势低洼,所以今年台风期间受灾最为严重。

  王卸花说,当时她的姐姐嫁到了陆埠,后来她和丈夫也跟着过来了。“最开始是在厂里打工,工作时间不自由,后来搞过养殖场,专门养鹅,但没挣到什么钱。”王卸花心直口快,她说那么多年过去了,她一直记得刚从事水稻种植时,农技专家曾经告诉她的一句话。“他跟我说,要想把稻子种好,除草很重要,如果除草搞不好,水稻肯定是种不好的。”这句话,就一直深深地刻在了王卸花的脑海里,激励着她学好技术、种好粮食。

  “要保证农田产量高、品质好,科学种田是大势所趋。”王卸花说,他们一边向农技专家请教,一边摸索经验,对土地进行开垦、增肥,把荒田变成良田,提高种粮效益。后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王卸花意识到,要想实现专业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就必须走“农机合作社”路线。六七年前,王卸花和丈夫投入资金成立了市南雷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吸纳周边农户加入,目前共有社员20多名。每到农忙时节,王卸花总是为有需求的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并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高水稻产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我刚来陆埠时,周边农户对我热情帮助,现在我能帮助到他们,我觉得十分高兴。”王卸花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市南雷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度规范、设施齐全,有拖拉机4台、插秧机9台、无人机8台、烘干机5台、收割机2台。“那些机械设备都是我丈夫操作的,我就是做点辅助工作。”王卸花说。

  20多年来,王卸花在陆埠希望的田野上深深地扎下根来,并且默默耕耘、用心经营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新余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早稻播种更是作为每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但由于陆埠长期以来的气候因素以及播种习惯,农民们并没有大面积播种早稻的意愿。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显示出了种粮大户的责任与担当,王卸花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每到春耕时节,王卸花便会主动同镇农业部门对接,积极承包大量的种植面积,在今年陆埠的5800亩早稻面积中,就有1300亩是王卸花种植的,很有力地助推了全镇粮食安全任务的完成。

  “现在化肥农药都在涨价,水稻种植维护成本也高了,还好现在政府对种粮补贴力度比较大,陆埠镇还出台了农业奖励政策,对50亩以上的早稻种植户给予100元一亩的奖励。”王卸花说,镇村干部对农业种植十分重视和关心,这让他们很感动。“水泵坏了,村干部就找人来修;路不好了,落实挖掘机来挖;今年旱情严重,镇村农业干部也帮我们积极解决问题,还常常跟我说‘小花,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和我们说’。”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也让王卸花坚定了走好科技兴农之路,继续为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出力。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