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碓年糕:大山里的“年味儿”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水碓年糕:氤氲在大山里的“年味儿”

20220127  
氤氲([yīn yūn])是汉语词语,也作烟煴”“絪缊,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也有充满"的意思。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作者比喻为水碓年糕。

图为村民们正在将米团揉搓压制成年糕。姚界客户端记者 张云霞

  余姚新闻网讯 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年糕素有“年高”之说,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成为咱们江浙一带传统迎春节日的吉祥食品。每年这个时候,陆埠镇石门村的水碓年糕作坊也迎来了生产、销售的旺季,慕名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阿拉每年从农历十月十五左右开始搡年糕、做年糕,一直做到春节前结束,大概两个月时间,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作坊主罗文岳今年58岁,是石门水碓年糕作坊的第三代经营者。“自从上月28日胜陆公路全线通车以来,从慈溪城里跑到阿拉山里买年糕的人更是出奇得多,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山路上总会排起长龙,热闹得不得了!”罗文岳一边忙着给年糕装箱,一边喜滋滋地说道。

  在宁波地区,因各地制作年糕的方法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普遍一致的观点是“机器年糕不如手工年糕好吃,手工年糕不如水碓年糕美”。石门村制作的水碓年糕,可说是年糕中的佼佼者。

  水碓是一种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石门村有丰富的水资源,早在30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勤劳聪明的石门山民就在落差较大的溪流上安装水碓,最多时有72座水碓,用于舂年糕。随着光阴的流逝,如今村里仅剩一座水碓,罗文岳是这座水碓房的主人,守护着这项宁波市级的非遗技艺。

  因着历史文化的传承,石门水碓年糕对每道工序都有一套严格的要求,引成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如挑选米粒,挑选水质并对浸泡的时间,舂捣的方法,筛粉的标准等都很有讲究,制作出来的年糕有柔韧糯软,燥而不裂,久浸不糊的特点,口感糯不沾牙,韧而带香,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石门村的水碓年糕更是成为“朋友圈”里时常转发的“网红”食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

  走进这间由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水碓房,古老而又温暖。房内弥漫着沁人的米香,村民们正在忙碌手上的活计。耳边传来溪水哗哗作响声,还有那一阵阵碓头搡米粉富有节奏的声音。推门望去,青山绿水间,溪边的水流正在一刻不停地推动木轮机运转,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罗文岳向记者介绍,制作水碓年糕选用的是当季优质晚稻大米,要用纯净山水浸泡一个月,天热米会酸掉。所以要等到天冷之后,水碓房才会开工。“然后进行磨浆,再将磨成的磨浆装袋压干,压干需要24小时,挤干水分的米浆加些干米粉,放在捣臼里,用水碓搡成粉,之后用筛子一遍遍筛,让粉质更细腻,这是现代机器无法替代的。”罗文岳说,接着就是将干湿混合的米粉放入木桶内蒸,一般5分钟就可以出锅。

  最后,帮工们将机器挤压成条的米团切断、揉搓,再用一块刻有“水碓年糕”的木模板一压,一根根白白胖胖的水碓年糕热气出炉,成为冬日里的一道传统美味。最后,师傅们将年糕进行晾干存放。

  “大米好、手艺好,山里的水质好,再加上阿拉的米粉是用竹柴烧的,口味就更好了!”罗文岳自豪地说。因手工制作年糕比较费时费工,但即使生意再好、供不应求,为了保证年糕质量,他们也不再扩大生产。现在罗文岳夫妻俩加上8个帮工,每天可以制作约400公斤年糕。作坊里每天现做的年糕都销售一空,有的顾客因为没有提前预定过来购买,难免空手而归,便只好第二天早点过来。

  清新甜糯的米香飘在大山里,唤醒的大家记忆深处不能忘怀的浓浓年味儿。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