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成军  扎根第二故乡 汗水浇灌粮田

20211209 09:54:00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图为屠成军开着直播机在撒播小麦种子。姚界客户端记者 赵静

  余姚新闻网讯 趁着晴好天气,连日来,朗霞街道新南王村的种粮大户屠成军开着直播机在田间不停穿梭着,将混合了复合肥的小麦种子,撒播在翻耕过的土地上。今年,屠成军种了800多亩小麦,准备赶在低温寒潮到来之前,及时完成播种作业。“目前我承包了农田1100亩,收割完晚稻,就忙着安排播种小麦了。”屠成军说。

  屠成军是嵊州人,很早以前从事长途汽车运输业,随着物流业的兴起,他的收入就渐渐不比当年了,最后只能断然放弃。在1998年时他买了一台收割机,干起了农机服务。正好当时他的岳父在朗霞街道承包土地种田,1999年他与妻子也一起来到了朗霞。从一台收割机起步,来朗霞的第二年他就承包了101亩农田,一边种田,一边从事农机服务。既来之,则安之,他至今在朗霞已度过了20多个春秋。他把家安在了这里,两个孩子也相继在这里读书成长,朗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用汗水浇灌着这一片广袤的土地。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屠成军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越来越难请到愿意干农活的人,用屠成军的话说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屠成军下定决心改变。他决定从水稻机械化生产入手,将现代化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因而,他不断添置新的设备,不少还是进口的,有插秧机、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播种机、无人植保飞机、烘干机等等,从而让双手种田变成用脑种田,让人海战术转成机器代劳,通过科学种植实现增产增收。

  同时,为了延长农机作业时间和提高农机服务率,屠成军在空闲期间,到江苏、安徽、东北进行跨区作业收割。当时他为了添置新的设备,缺少资金,当朗霞街道农业农村办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政府给我做了担保,我顺利申请到了60万元的农机贷款。”屠成军说,这笔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经常与农机设备打交道,一些小毛病,屠成军都能自己解决维修。他还经过农机维修培训考出了农机维修证,为那些农机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节省了不少费用。作为种植大户的屠成军自己增产增收了,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2005年,市朗霞大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他担任了该社的理事长。目前合作社有社员56人,拥有农机机械设备64台,总资产565万元。合作社实施“六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烘干的方式。在空闲期间跨区作业收割,屠成军还安排专人跨区联系收割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同时,他还安排社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特别是每季的育秧、机插前都会进行专题培训和信息发送,确保农机服务的顺利进行,逐步提高社员的技术水平。去年,该社作业服务面积3.5万余亩,服务总费收入424万余元,合作社创纯利润27余万元,荣获了宁波市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浙江省农机示范专业合作社等称号,合作社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主导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业过程是艰辛的,在这当中有丰产丰收的喜悦,也有因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损失惨重的遭遇。今年“烟花”台风来袭时,他承包的田地因地势较低,水位高涨,眼看放在仓库的农机设备和刚收割的1万多公斤水稻快要被水淹了,他当即向当地政府求助。朗霞街道农业农村办紧急联合了新南王村的联村组和村干部们一起前往支援,最终保住了农机设备与水稻。同时,还帮助他做好后续的技术支持、保险和销售工作。“因为有国家的惠农好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我才有今天这样的收获。”屠成军说。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