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抡----早稻要抡收、晚稻要抡种!也叫《夏收夏种》是农民最辛苦的季节!

(信息数则)

 


余姚10.5万亩早稻开始收割     7月下旬可实现颗粒归仓

2023-07-11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编辑 鲍柯潞

711日上午,在牟山镇狮山村早稻田间,金灿灿的稻穗颗粒饱满,种粮大户朱肖康正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饱满的稻谷被卷入机器,脱粒装袋、粉碎秸秆一气呵成。近期,我市10.5万亩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们组织机械力量进行收割,确保早稻颗粒归仓。

朱肖康今年共种植了  130  亩早稻,他引进栽种的“安徽化感2205”早稻新品种,在高产、抗逆性、品质优良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成熟期也比其他品种早。

“安徽化感2205’早稻品种成熟期特别早,比其他品种要提前10天左右,本来打算月初收割的,但因为前期受雷电气候影响,所以推迟了收割。”朱肖康说,早稻早点收割完成,对下步晚稻耕作也有好处。

记者从市农技总站了解到,今年,早稻品种仍以“甬灿15”“中早39”为主,收割工作将从715日左右全面开始,预计到7月下旬基本结束。

“今年早稻生产期间气象条件总体上对早稻生长较为有利,虽然前期低温对早稻育秧和返青发棵造成一定影响,但未构成大的灾害,加上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促进了早稻稳产增产。”市农技总站(耕管站)副站长鲁立明说,由于近期气温高、光照足,有利于早稻灌浆,为早稻千粒重的增加创造了条件,预估今年早稻平均亩产量为440公斤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仍属丰收年。

连日来,农技专家深入泗门、马渚、牟山等乡镇了解早稻收割情况,农技人员提醒各地农户一定要根据早稻的长势、成熟度以及连作晚稻秧苗的长势情况,适时地安排收割,确保早稻颗粒归仓,连作晚稻育秧移栽、单季稻管理适时进行,确保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来源:余姚新闻网


 

瑶街弄村:炎炎夏日农户“双抢”忙

2023-07-20 09:07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编辑 徐坚

早稻收割,晚稻插秧,热火朝天的“双抢”季开始了。“农家应季抢时光,戴月披星分外忙”,农户们冒着酷暑、顶着骄阳,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眼下,马渚镇瑶街弄村的2280亩早稻田里一片金黄,奏响了夏粮“丰收曲”,农户们正在战高温、抢时间,开足马力收割早稻,在确保早稻颗粒归仓的同时,抓紧时间插播晚稻,为晚稻丰收打下基础。

农户把晚稻秧苗放入插秧机。

“今年早稻成熟收割的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两三天,一块早稻田收割完了,我们就马上翻耕土地、插播晚稻秧苗,因为晚稻插播得早、产量也会高。”718日早上,市吉生农机专业合作社30岁的“农二代”施炯斌带着一名帮工,驾驶着插秧机,将一株株绿色的晚稻秧苗插入田中。

农户驾驶插秧机抢插晚稻。

“早上6点就到田里来插秧了,3个小时插了10多亩晚稻秧苗。现在就一台插秧机在作业,一天只能插秧60亩左右,主要是农忙时节,人手不够。”施炯斌说,他的父亲叫施吉生,农机合作社的名字就是以父亲的名字命名的,他的哥哥已经跟着父亲走上了农业之路,“虽然我有自己的工作,但父亲年纪大了,农忙时间我还是会抽出时间帮着家里干农活,为家里分担一点工作。”

据了解,施吉生父子俩共流转土地700多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650亩,自712日起早稻开镰收割以来,到718日共收割早稻250亩。这几天他和父母、哥哥,还有10多名帮工每天都“奋战”在稻田里,从早上6点要忙到晚上7点多。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我们这几天都在收割早稻、翻耕土地、机械插秧,每天忙得连轴转,中午稍微休息一会儿,下午2点就又到田里干活了。”一旁,36岁的哥哥施洪斌将三轮电动车上的一捆捆秧苗传递给弟弟,弟弟再将秧苗装到插秧机上,两人配合默契。

“今天还算凉快的,有风。”虽然气温较前几天有所下降,但阳光依旧猛烈,施炯斌的防晒降温措施十分到位,只见他头戴遮阳帽、穿着冰袖,防止户外长时间劳作而晒伤。“还得忙个10来天,等到7月底早稻收割和晚稻栽插就可以全部完成了。”施炯斌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又继续去插秧了。

当天早上,记者在田边采访时,正好遇到来自市农技总站的三名农技指导员。他们是来给农户开展农技服务,助力“双抢”的。“我们这次来主要是考察试验田,下步将指导农户开展晚稻肥料试验,为农户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施肥指导。”农技总站耕管站副站长周飞说。

“现在国家对粮食生产、水稻种植很重视,惠农政策也给力,农技部门经常派人给我们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我们要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出一份力。”望着广袤的田野,施洪斌坚定地说。

 

                                               来源:余姚新闻网

 

 

最高亩产617公斤!余姚早稻亩产创新高

2023-07-21 16:36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编辑 李翔

      近日,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专家对阳明街道梁堰村种粮大户毛建红申报的“甬籼15”早稻百亩示范方进行测产,初测田块最高亩产617公斤,平均亩产608公斤,创我市近年来早稻亩产新高,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到目前为止,全市计划创建的11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中,早稻百亩示范方已基本完成测产验收,三七市镇魏家桥村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02公斤,黄家埠镇五车堰村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598公斤,均较去年增加了近30公斤/亩以上。

作为产粮大市,近年来,我市把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推广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创建了一批优秀示范区。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水稻增产增效,市农技人员深入示范区开展先进农技指导,通过推广配方施肥、机收减损、病虫适期防控、肥水合理调控等技术,和植保无人机精准防治水稻病虫害等绿色高效管控技术,科技赋能种、管、收等环节,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单产提升示范平台,持续推动粮食主体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余姚新闻网

 

 

水稻夏收夏种忙 农技服务来帮忙

2023-07-26 10:09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编辑 张诗茗

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是“三农”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首要要求。眼下正值双夏生产时节,724日,记者来到市农技总站,跟随农技专家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今年的双夏生产情况。

农技专家正在了解夏收夏种情况。

“早稻全部收割了没有?产量有多少?晚稻种了多少亩?……”在马渚镇云楼村枫树弄自然村的地头,农技专家鲁立明详细询问正在田间插种晚稻的种粮农户周炎清,并叮嘱他要及时做好晚稻田间管理,“晚稻插种后的田块要注意田间的灌水降温,保持田间水分,当第一片新叶长出时,要及时露田,这样有利于促进秧苗根系生长。”

图略

农技专家正在了解夏收夏种情况。

站在云楼村臧墅湖自然村种粮大户胡友芳的田头,放眼望去,单季稻田郁郁葱葱,鲁立明弯腰下田,看长势、查虫情,为水稻丰收保驾护航。

“单季稻目前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要求比较高,要继续做好清沟排水和病虫害的防治。”在查看单季稻生长发育情况后,鲁立明仔细叮嘱胡友芳加强田间管理,针对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的特性,他现场为种植户开出了用药“良方”。

农技专家正在查看单季稻生长情况。

40亩单季稻我已经除了两次虫,最近会根据病虫情报再治一次二化螟。”胡友芳说,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什么时间段用什么药都讲得非常清楚,让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信心。

为了助力晚稻生长,我市农技人员来到多个种植大户的田头,指导农户做好早稻抢收、连晚抢种、单季抢管等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全年粮食稳产高产。

针对目前天气的多变性,农技专家提醒农户,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清沟排水工作,确保台风来临时可以排水畅通。在高温天气,要及时给水稻田灌水,增加田间湿度,为晚稻的后续生长打好基础。

 

                                         来源:余姚新闻网

 

 

压实生产责任 余姚着力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2023-07-28 17:34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编辑 张诗茗

记者在市种子种苗管理站获悉,我市1500亩早稻繁育良种基地的种子稻喜获丰收。连日来,市种子种苗管理站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对繁种田块的种子进行检验及技术指导,防止种子混杂、发热变质,保障入库种子质量,提升粮食生产质量。

今年,我市在牟山新品种推广试验基地和马渚镇示范方共种植早稻新品种60个,面积340亩,试验基地内种植的“中组18”“中组43”“中组53”等几个品种种植表现优异,株形好、穗大饱满、结实率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为农户在来年早稻品种的选择带来更多空间的同时,也推动了粮食增产增效。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产粮大县”担当,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持续推动粮食扩面增产,2020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平均播种面积41.05万亩,产量17.63万吨。

为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我市不断优化生产环节扶持政策。在早稻种子、担保保险、“飞防”作业等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进行补贴,使种粮大户每亩水稻能享受到400元以上的财政补贴。

同时,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建设等,强化耕地质量提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0年—2022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75万亩,去年,完成“非粮化”耕地复耕复种近3万亩,有效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打下扎实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广大种粮大户纷纷加大对无人植保机、水稻穴直播机、谷物烘干机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按照良种良法种植要求,集成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收减损、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合理调控等技术,提高粮食主体生产技术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引导农户从单纯种粮向“稻菜轮作”“稻渔共养”等新兴的绿色、低耗经济循环养殖模式转变,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为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我市全面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解决种粮主体的后顾之忧。依托全市6家区域性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面积21万亩,落实无人机飞防作业30万亩次;建成数字化叠盘暗出苗育供秧中心1个,社会化育秧服务面积超3万亩;采取“农技指导员+种植大户”结对模式做好农技服务,推进免费测土配方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病虫害预测预报能力,做好螟虫、白叶枯病等实时监测,指导广大农户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成人继续教育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经济信息网》又名《余姚电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