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欢:踩着乡村振兴的节奏 农家乐蒸蒸日上 2024-06-20 09:52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云霞 “这个周六的午餐和晚餐已经订满了,我们包厢和大厅一共15张桌,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基本预定一空了。”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陆埠钟山西路上的“南雷农家小灶”饭店,女主人徐寅欢热情地迎上来。
徐寅欢正在整理菜品。 记者 张云霞摄 徐寅欢今年37岁,娘家在陆埠镇杜徐岙村,嫁到了南雷村,成了一名“南雷媳妇”,她和丈夫陆鎏奇经营的饭店就在南雷村里,已经开了10多年了。徐寅欢之前当过幼儿园老师,她的丈夫做点小生意,婚后夫妇俩创业开起了饭店。“我婆婆以前开过早餐店,有一定经验,可以帮帮我们。虽然开饭店辛苦点,但只要用心经营,也能做得有声有色。”徐寅欢说,一开始,他们开的饭店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以快餐为主,菜品价格也比较便宜,主要供应给村庄周边的务工人员。当时饭店除了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还经营夜宵,他们每天起早摸黑,辛苦不言而喻。 夫妇俩热情好客,菜品价格公道,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6年前,徐寅欢和丈夫将饭店搬到了新址,新店的面积扩大到了400平方米左右。“我们陆埠镇山清水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饭店附近就是化安山阳明温泉3A级旅游景区,这几年政府一直在发展乡村旅游,周末、节假日来村子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人来了总得吃,我们就决定对饭店重新定位,做‘小而精’的农家乐,因此取名为‘南雷农家小灶’。”徐寅欢介绍,饭店主打菜品有铁板鱼头、白切鸡、小溪鱼等。其中,铁板鱼头是最受顾客欢迎的,基本来店就餐的顾客都会点上这道菜。徐寅欢说,以前饭店烧的是鱼头豆腐煲,特色不太明显,顾客反应也一般,后来,作为厨师的丈夫对鱼头煲的配方和烧法不断改良,以红烧为主,加入洋葱、黄豆酱等,色香味俱全,且随着铁板的不断加热,让鱼头更加鲜美入味。 “做农家菜,食材新鲜是关键。”徐寅欢透露经营饭店的“秘诀”,“我们的鱼头是梁弄水库的胖头鱼鱼头,土腥味少,肉质嫩,土鸡从梨洲街道燕窝村农户那里直接采购,当天宰杀、当天烧煮,还有芋艿、花生、蚕豆等时令蔬菜,这些蔬菜都是我公公地里种植、采收的。”徐寅欢说,饭店里的烤鸭也是他们自己烹饪的,“虽然人辛苦点,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地把控菜品品质,顾客的好评度提高了。”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南雷农家小灶”的生意越来越火爆,账本也记了一本又一本。“菜新鲜,价格实惠,才能拢住顾客,老客带新客,生意才能做长久。”翻阅着记得满满的账本,徐寅欢说,自己心里也有个“账本”,记录着这些年的变化。“来的都是回头客,每次来都会提前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问有没有位置,即使当天没位置,他们过几天还会来的,顾客的忠诚度很高。顾客信任我们,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更足了!” 平时,徐寅欢的丈夫陆鎏奇负责掌勺,她的公婆在饭店帮忙,生意忙的时候还要叫上村里的几名帮工,特别是节假日,夫妇俩常常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吃上一口饭。“忙的时候,我一个人管6个灶,火力全开烧菜。”陆鎏奇说,饭店365天全年无休,每天早上5点,他就到陆埠菜市场采购食材,然后开车送两个孩子到余姚上学,再回到店里烧菜。 去年下半年,夫妇俩投入20多万元对饭店内部重新装修,简约明亮的装修风格让饭店品位提升了不少。“就餐环境好了,生意肯定也更好了!”徐寅欢笑着说,不少外地游客来陆埠游玩时,除了在店内吃饭,临走前还会买上宰杀好的土鸡回去。“乡村旅游旺,带‘火’农家乐,跟着乡村发展走,准没错!”谈起自己的生意经,徐寅欢笑容满面。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成人继续教育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