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丞:“要潜心种好每一颗草莓”

2023-12-04 20:09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俞丽丹

眼下正是草莓陆续上市的季节,123日,在阳明街道芝山村王建丞的草莓园里,他正在采摘成熟的头茬“红颜”草莓,他的妻子刘云在草莓园旁边设摊售卖草莓。“周末上市的,目前价格每公斤在80100元,头茬草莓的品质好,今天已经卖了1000多元了。”刘云说。

王建丞夫妻俩在园内清理草莓枝条。

走进草莓大棚,绿意迎面而来,一垄垄碧绿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一棵棵草莓汲取着冬日的暖阳从藤蔓中悄悄“探”出头来,空气中弥漫着草莓香味。

王建丞夫妻俩是安徽人,2017年来余姚打工。后来,夫妻俩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休闲农业号召,经过考察,于2019年在芝山村承包了5亩多土地开始尝试草莓种植。

“当时,几个老乡都在周边种植草莓,开始的时候向他们请教种植技术,再加上自己网上查找资料,边摸索边学习。”王建丞说,第一年,他投入10多万元搭建了5个大棚种植草莓,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是种植草莓的最佳时期,我是从江苏南通那边购买的草莓苗,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买的苗有三分之一是病苗,成活率不高,管理费时费力不说,产量也低了很多。”回想创业之初,王建丞满是感慨,“万事开头难嘛,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草莓很“娇贵”,想要种植出高品质的草莓,每个步骤都很关键。“种苗的时候气温很重要,温度过高根系容易发生病虫害,其次,水分管理也很重要,早晚需要开启喷滴灌,使田间保持足够的水分,草莓开花前要在泥土上面铺好防护薄膜,防止杂草生长,等到草莓长到一定的大小时还要给草莓苗去除老叶子,还要疏花疏果……”说起草莓种植,王建丞如数家珍。

在他的草莓大棚一端,记者见到几只蜂箱,不少蜜蜂离巢在箱体上空飞舞。“我采用的是蜂授粉技术对草莓进行授粉,蜜蜂适宜活动的温度为15-25℃,要注意做好温湿度的调控工作,棚内高温高湿时,要及时通风降温、排湿,以保证顺利授粉,提高坐果率。”王建丞说,种草莓很辛苦,为了保证草莓的丰产丰收,他从种苗、栽培到管理都是亲力亲为,忙的时候他和妻子一天在棚里弯腰劳作15小时以上是常态,等到草莓挂果期,他每天一早就拉起大棚的棚膜,保证棚内通风和日照。

“大棚里的日间温度需在25-28℃之 间,夜间温度需保持在5-10℃之间,冷空气来临前要进行两层塑料膜覆盖,室外气温如果低于零下5℃要进行烧炭加温。”如今,他共承包了10亩土地进行草莓种植,品种以“红颜”为主,口感软糯香甜,闻起来有浓烈的草莓果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

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草莓在12月初开始上市。每到草莓成熟季节,夫妻俩就在马路边搭个简易的摊位,售卖当日新鲜采摘的草莓。多年的种植和销售也积累了不少的“粉丝”,每当草莓成熟的季节,都会有很多顾客前来体验采摘游,几家水果店也会向他订购,一直到次年的5月份最后一批草莓“落下帷幕”。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王建丞说,看到很多顾客喜欢自己种的草莓,也很有成就感,夫妻俩会潜心种好每一颗草莓,过上“莓”好生活!

 

                                                                                                                                                                                                               

                                                                                                                                                                                                                    来源:余姚新闻网

 

 

韦雪娥:草莓种出红火日 同心缔造幸福家

2023-12-14 10:53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赵晓晨

“现在草莓刚上市,量还不多,不过头茬草莓鲜艳个大,颇受消费者欢迎,现在不是‘果等人’,而是‘人等果’。”眼前这个正在三七市镇二六市村“颖轩草莓基地”内采摘草莓的,正是基地负责人韦雪娥。

作为一名“余姚媳妇”,韦雪娥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与二六市村的丈夫朱明江相知相恋,至今已有20年。“这些年来,草莓基地基本都是我的丈夫在打理,我只是打打下手。”话虽如此,42岁的韦雪娥手上的活儿一刻没停,摘草莓、摘黄叶、查看蜂箱、检查温度……一项项细致的“小活儿”她做得井井有条。她说:“这些年,家里靠种植草莓逐渐走上致富道路。草莓能种得好,靠的是政策扶持和家人的勤劳。”

韦雪娥在采摘草莓

“现如今草莓基地有8个大棚,8亩多的草莓刚刚上市,一周最多能摘60斤。”韦雪娥说,不少“老买主”早早就来预订头茬草莓,单个重量最高能达50克。望着大棚里娇艳欲滴的“红颜”草莓,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草莓的收获季能从12月持续到次年5月,旺季时单日产量最多能突破500斤。”她一边细数着草莓的上市周期,一边讲述如何将草莓种成“致富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和时间赛跑,春节前价格高的时候提高产量,春节后价格回落时保证质量,这样就能让我们的草莓卖出好价钱。”

“虽然和草莓打交道已有10多年,但是每年种草莓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韦雪娥指着雪白的草莓花说,“同样是‘红颜’草莓,这个大棚里的基本还在开花,另一个大棚已经能产出熟果,我们正打算请教专家帮我们看看呢。”自2011年承包大棚种植草莓以来,韦雪娥和丈夫便不断向身边有经验的草莓种植户学习,通过参加镇里组织的相关农业培训提高种植技术。在她眼中,三七市镇这个“大家庭”给了他们许多帮助,让他们更有信心通过草莓种植增收致富。

为了管理好草莓基地,韦雪娥和丈夫耐心钻研,每年提升管理办法,并开始试种新品种草莓。“这一个大棚就是今年新种的‘越秀’,它不仅个大鲜艳口感好,果实也更坚实,比起‘红颜’更适合运输和储存。”韦雪娥说,新品种的草莓和原有品种上市时间存在差异,能很好地衔接市场需求,让消费者多一种选择。

因为种出来的草莓个头大、口味佳,草莓基地的生意蒸蒸日上,夫妻俩的年收入在10万元到20万元不等。生活日渐改善的韦雪娥不仅鼓励丈夫向更多想要种草莓的农民传授经验,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二六市村,她说:“三七市镇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同胞,让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缔造出幸福生活,也让我们和当地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相信以后我们的日子会像草莓一样越来越红火。”

 

                                                                                                                                                                                                   来源:余姚新闻网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