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永不停歇的“净水器”是这样建成的!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这台永不停歇的“净水器”是这样建成的!

                                                                                                                 发布时间:20191223

图为建成运行的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示范项目。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朱从谷)沿谭家岭东路往东过蜀山村,左拐上蜀山大闸,再右拐,姚江蜀山大闸生态湿地就呈现在眼前,草坪、人工湖、水上绿植等与上下翻飞的白鹭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湖面上的绿植,加上湖面下的生态系统技术支撑,让这块10万多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净水器”,使原本Ⅳ类甚至Ⅴ类姚江水流经这里后,排出去至少能达到Ⅲ类水标准,像氨氮等指标已达到Ⅱ类水标准。

  “这一片水域,每天处理2万多立方米姚江水,相当于每两年把西湖里的水彻底换一遍。”昨天,在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近3万平方米的鸢尾、美人蕉、铜钱草、水葱、香蒲、旱伞草等水生植物,或植于表流湿地,或浮在景观湖面,让人目不暇接。该项目负责人、宁波海逸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科科长韩杰告诉记者,该湿地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140亩,围绕涵养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正发挥蓄水、净水等功能,为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城市之肾”。

  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示范项目更像一个生态花园,它与建设优美城乡景观风貌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不仅减轻了姚江的污染负荷,有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为整个姚江流域生态湿地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和流域水质全面提升积累有益经验并提供示范,还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提供了鲜活载体,推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图为施工初期的鸟瞰图。

  建设人工生态湿地 削减支流污染姚江

  紧傍姚江支流洋溪河而建的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是我市提升环境品质、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的一个积极举措。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姚江从源头到三江口全长104.5公里,流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市坚持铁腕治污,通过“一控双达标”狠抓企业达标排放;通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关停、搬迁沿岸重污染企业;通过加强沿岸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削减生活污染源;通过全面拆除网箱养鱼,消除养殖污染等一系列措施及行动,使姚江水水质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姚江支流的污染治理尚未全面完成,以及姚江两岸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导致姚江水质目前还不能完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

图为施工之前的景象。

  据介绍,姚江蜀山大闸南部地块约484亩,东西两侧为姚江主要支流之一洋溪河,其上游因受沿岸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影响,常年水质波动较大,不能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继而影响姚江水质全面、稳定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区域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识到,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市把改善和提升姚江水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并将此列入市政府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对此,市委、市政府根据2014年编制的《余姚市湿地保护规划》,结合浙东运河余姚段湿地是我市规划的省级重要湿地的实际情况,决定启动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示范项目建设,旨在通过人工湿地干预和河道生态化改造改善洋溪河水质,削减支流入姚江的污染负荷,最大限度地改善姚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姚江水带来的淤泥给施工带来了较大难度。

  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蜀山大闸地块位于浙东运河余姚段,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水文条件等,在整个姚江流域具有鲜明特征和代表性,利用此处通过适度人工干预建设生态湿地,不但可以拦截洋溪河的污染物质,减轻流经姚江的污染负荷,而且可以为整个姚江流域生态湿地建设和水质全面提升提供示范。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生态系统。简单来说,湿地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湿地中,使其沿一定方向流动,在这过程中利用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和处理。

  20179月,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门召集市五水办、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领导及专家会商对策,经现场踏勘及会议讨论,决定在蜀山大闸南侧地块建人工湿地,将姚江水经湿地处理后持续补充至姚江,以改善和提升姚江水质。

  20185月,市发展和改革局批复该项目建设建议书。随后,市相关部门一路“绿灯”,先后批复和通过了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意见书和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利用多种技术 生态修复污染水体

  作为该项目设计、施工方的宁波海逸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施工期间天气恶劣等不利因素,迅速启动项目建设,主要涉及洋溪河河口区水生态环境修复、多功能生态湿地主体工程、与生态湿地配套的给排水系统、湿地范围内的园林景观绿化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据悉,该设计总体方案是首先对洋溪河河口区进行生态化改造,采用人工浮岛、人工水草等措施,对洋溪河引水进行一级处理,然后进行拦截过滤,通过提水泵站分别引水至南侧潜流湿地和北侧潜流湿地进行二级处理,运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分解、硝化、吸附等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分解降低有机物,后经表流湿地和生态湖三级深化处理,使水质稳定至Ⅲ类水标准,生态湿地运行稳定后逐步提升至Ⅱ类水标准,最后通过出水泵站排放至姚江。

图为《余姚日报》小记者在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采风。

  “我们所采用的生态技术主要包括河道生态化改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水生态构建及生态调控等综合技术手段。”韩杰说。

  其中,洋溪河河口区(老姚江)生态化改造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根据河道的宽度、走向、深度等,采用清淤、水上生态环境改造、水下生态系统改造等措施,并将水系南侧河道生态化改造经水泵提升,再流入后续潜流人工湿地和表流湿地生态湖区,最后排入姚江。

图为潜流区建成的生态浮岛育植的水生植物。

  韩杰说,在整体设计中,考虑到湿地的防洪封闭,对湿地东侧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堤防总长650米,堤顶高程4.033.63米,堤防主要沿东侧征地红线布置,其中南段470米堤防与进水渠并列布置,北段180米堤防与潜流湿地挡墙并列布置,确保台风汛期生态湿地正常运行。在今年“利奇马”等台风侵袭下,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经受住台风考验,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潜流湿地被分成南、北两大区块,累计约3万平方米。南区靠近洋溪河河口区,北区靠近蜀山大闸,两大区块单独形成水质净化系统。每个区块又分别设置了4个分区。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分区之间采用直径200毫米塑料软管连接,相邻分区顶标高及底标高均相差20里面,以满足水能自流进入下一分区。经两大区块净化后统一流至生态湖进行下一次净化处理。

图为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生态湖区。

  表流湿地分为生态景观湖和表流湿地系统。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表流湿地总有效面积近2.5万平方米,其中表流湿地8000多平方米,平均水深0.6米,总容积近5000立方米;生态景观湖有效面积近1.7万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总容积约3.3万立方米。生态景观湖里有多种水生植物和水生物。

  “潜流湿地南北双系统对水质处理均分成三级处理工艺,一级高效生态塘处理工艺,二级高效生物填料水平潜流湿地处理工艺,三级常规填料垂直潜流湿地处理工艺。”韩杰说,水体首先进入高效生态塘,采用纳米曝气工艺及碳纤维生物填料载体下的专项微生物工艺进行一级水质处理,接着流入高效生物填料水平潜流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和碳纤维生物填料载体下的专项微生物工艺进行二级水质处理,然后流入常规填料垂直潜流湿地,通过水生生物和常规填料进行三级水质处理,最终流入表流湿地、生态湖中。

图为姚江蜀山大闸多功能生态湿地一角。

  “这里24小时泵水,每天累计约2.2万立方米。”韩杰指着从姚江汩汩泵入的水说,这些水被引流到潜流湿地的南、北两大区块,通过综合措施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氨氮、总磷,分解降低有机物,再自流进入表流区和人工浮岛,经过生物净化,将水质稳定提升至Ⅲ类并接近Ⅱ类标准再反哺到姚江。

 本文图片由项目设计、施工方——专注环保技术开发、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古建筑工程的宁波海逸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