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人民教育家”黄大年|一颗永恒发热的星辰 2024-10-08 姚界客户端 记者 胡格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15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一个熟悉的名字光荣上榜——黄大年,“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斯人已逝第七载,国家没有忘记,人民也没有忘记。 科学家对民族的忠诚、祖国对赤子的褒奖,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一颗永恒发热的星辰,将在四明大地久久传唱。
黄大年照片 心有大我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黄大年旧物 在业界,黄大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通过亲自带徒研究,他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的基础,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其中,他成功促进了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
大年科技团队照片 过去,在航空物探领域,多采用有人机模式,成本高、风险大。航空物探从有人机到无人机,是该领域的基础一环。只有硬件技术跟上了,以及有更大载荷的无人机平台研发成功,才能搭载多种物探传感器,实现多种物探手段联合反演,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黄大年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我国终于拥有了一款用于航空物探的无人机样机。 回国后的短短6年,黄大年把中国的移动平台深地探测技术从落后状态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让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从“小米加步枪”变身为“导弹部队”——通俗地讲,就是给地球做CT,让地球变得透明一点,更透明一点。
2011年黄大年授课场景 黄大年的学生、创业伙伴唐水亮说,黄大年生前总嘱咐学生,要抓紧时间学习,让自己更强大,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他反复叮咛:时间非常紧迫,竞争对手是不同国家的高精尖团队,要抓紧赶上并超越他们。” 在姚扎根 黄大年与余姚有着很深的缘分。 2015年,在好友甘中学博士的极力推荐下,黄大年第一次来到余姚,参与宁波市“3315计划”创业团队的申报。
浙江大年科技集团 那一年,黄大年领衔的“特种无人智能飞行机器人探测平台项目”团队,成功入选第五批宁波市“3315计划”,获C类创业团队资助。次年6月,宁波翔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余姚注册,这是黄大年生前唯一注册的公司。
2014年团队为黄大年庆祝教师节 “老师刚从英国回来的时候,我们曾劝他创办企业,但他一直没有同意。他说,办企业是私人的事,他希望集中精力在国家的科研领域上。后来,甘博士成立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并极力邀约,他才同意注册公司,希望通过企业模式快速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唐水亮说。
大年科技与余姚市公安局签署战略合作 面对初创期资金紧缺这一难题,黄大年做了一个决定:把自己的银行卡交给团队,用自己的钱给公司开户注册,并做前期投入。 唐水亮说,当自己拿到这张沉甸甸的银行卡时,心里不免为之一震,那时他才深深感觉到,放弃高薪追随老师南下创业是值得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有什么理由不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黄大年因病离世,享年58岁。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感人事迹作出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 这个在余姚人心中满怀爱国情怀致力科技报国的科学家,留下了未竟的事业,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生生不息 大树倒下了,树根还在;火把熄灭了,火种还在。 2017年6月,以翔羽无人机为基础的浙江大年科技集团,在浙江省、宁波市和余姚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汇集了唐水亮及黄大年教授团队多名核心成员及其亲自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并吸引了一批地质学、机械设计、计算机等领域的跨学科专家。 7年来,公司团队继承了黄大年的遗志,潜心投入到无人化快速移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发与应用当中。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全套自主研发、高度集成的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掌握行业领先的航磁探测技术,致力于在无人化快速移动地球物理探测、海量高精度地球物理数据分析处理及解释等领域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并积极推进无人化快速移动探测技术跨学科多领域应用,为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2020年旋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MAG-DN20G4)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装备、“基于无人化平台空地一体航磁探测系统的研究与产业化”入选2021年宁波“甬江引才工程”科技创新人才项目、“智能化全地形无人航空磁法探测技术及设备”项目入选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每当迈出一个坚实的步伐,成员们都异常欣喜,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帮黄教授实现未完成的心愿。 “老师说,他很喜欢余姚这个地方,这里有欧洲小镇的感觉,等他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就在这里写写书,安度晚年。他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但还有我们。”唐水亮说得格外坚定。 正如黄大年所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多年来,黄大年的事迹和精神,正激励着无数人奋力前行。 相辅相成的,还有余姚在方方面面的持续发力,让每一位有志之才都能在这里实现科技报国的追求。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打造鼓励创业激励创新的政策优势、搭建施展抱负逐梦圆梦的人才舞台、创造宜业乐业暖心舒心的服务环境……正因如此,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他们用自己的一身本领和满腔热血,践行科技报国、实业报国。 一颗永恒发热的星辰,指引着脚下的土地,也照耀着世人。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