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联社:点燃农村电商发展“新引擎” 让农产品“爆起来” 2023-04-25 19:02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奚悦 编辑 莫沁悦 “笋干到货了,点击链接下单!”第三届鹿亭笋文化节开幕当天,1.05万人涌向“美丽四明山”涉农电商平台直播间,跟随主播移步换景,一边领略四明山风光,一边探寻鹿亭乡特有的笋文化。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直播间就售出了400余斤笋干。 近年来,市供销联社积极借助村级服务社、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品牌包装、推广,云上销售、线下配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插上了“云翅膀”,使得往日普通的“农货”变成了爆款“网货”,不仅帮助农户走出滞销困境,更是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进一步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农村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一个月,鹿亭乡农合联中村服务社销售的本地土鸡供不应求,网上月销量达到300多只。从线上接单、线下配货,再到装盒打包、联系物流,服务社负责人林倩倩格外忙碌。“最近电商平台直播活动多,农产品订单在直播期间比较集中。”林倩倩告诉记者,先前小农户们的农产品大多面向游客直接销售。自服务社成立后,大家习惯将自家的农产品拿到这里寄售。如今,村级服务社有了电商这一拓销渠道,小农户们对接市场、抗风险的能力提升不少,生产特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明显增加。 以常年热销的鹿亭粉丝为例,市供销联社发挥供销、物流、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力量,将鹿亭粉丝打造成为“爆款”农货,充分调动了鹿亭乡及周边乡镇农户制作粉丝的热情。去年仅鹿亭乡制作番薯粉丝16.5万斤,销售额达600余万元,价格由先前的20元/斤提升至40元/斤,帮助在乡农户人均增收1400元左右,已经形成极具特色的“粉丝经济”。
美丽四明山涉农电商平台 图片为市供销联社提供 随着供销物流体系建设的强化,市供销联社充分发挥村级服务社“产、供、销”作用,聚焦网货下村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破解物流快递进出村难题,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无论是快递下乡还是农货进城,寄递物流服务实现全面提质,末端物流配送成本降低。如今,由快递寄出的农产品数量在逐年递增,农村电商也实现了从田间到货架、从乡村到城市的有效连接。 目前,市供销联社深入建设三位一体农合联、村级服务社,联合交通、文旅、金融、物流等单位,共同打造集农产品购销、电商、物流、金融保险和农旅服务等功能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全市已建成村级服务社41家。“我们今年还在谋划在部分村级服务社试点增设农产品小型冷库,延长生鲜农产品储存销售时间。”市供销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略 市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樱桃节”公益直播活动 图片为市供销联社提供 鹿亭粉丝,河姆渡茭白,临山葡萄,泗门榨菜……一张张余姚农产品金名片的背后,离不开市供销联社“保姆式”的品牌打造和推广。今年樱桃采摘季,市供销联社下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四明红锋”共富工坊、“美丽四明山”涉农电商平台,推出公益直播活动,送出樱桃采摘券800张,不仅为广大市民送去鲜果美味,也为樱桃种植户们带去增收。为进一步加强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打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市供销联社依托“美丽四明山”,“余姚农博”等涉农电商平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集中力量打造“姚农荟”、“四明臻货”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好品牌设计、管理和宣传推广,统一农产品外包装,做好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培育农产品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经纪人。同时,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展示展销等形式,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销量和农户收入,去年累计开展杨梅节、葡萄节等系列活动30余场,直接销售杨梅、葡萄等农副产品销售额达到1300余万元。 为助力农村电商“蓄能”,市供销联社还注重强化农民电商培训,积极培育新时代新模式下的“新农人”。梁弄镇四明红锋服务社是余姚供销电商公司农民专业电商培训基地之一。在这里,余姚供销电商公司开办农民专业电商培训班,向农民学员讲解短视频拍摄技巧,分析农产品定位,教授形象设计、品牌打造、直播带货、视频营销策略等电商专业知识,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资源优势,帮助学员对农产品进行网络宣传和直播销售。 农民电商培训在促进农村商业模式创新应用,普及电商思维、培育农产品经纪人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仅去年一年,全市村级服务社销售农产品760余万元,快递单数突破2.8万单,培训涉农电商人员500余人,帮助农民开设微店和网店21家。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