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发展先机 开智造新局 中国机器人峰会助推我市智能经济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10324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余姚新闻网讯(姚界客户端记者 施虹吉)“办好一个会、打响一座城、壮大一个产业”,自2016年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余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机器人峰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机峰会已成为集战略规划、学术交流、技术展示、人才引育于一体的高层次平台,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产业融合共生,实现资源要素共享融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兴夫副省长作出“打造以余姚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的重要指示后,我市立足“永不落幕”,持续放大峰会的溢出效应,加大力度促进资源集聚、要素集成、主体做强,助推宁波乃至全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迅速发展。

  创新发展

  产业迸发更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机峰会的成功举办,推动我市加速引育创新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带动引进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项目158个,带动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00人,其中拔尖及以上层次人才106人,国家、省引才计划专家63人,带动集聚高层次人才突破7000人。技术上的创新,同样取得了优异的佳绩,2016年以来,我市共立项承担各级科级攻关项目29项,获得各级政府资金1.04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5亿元。其中,成功研发出省级以上智能制造首台(套)产品14项,特别是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十大标志性产品中的7项、工业机器人5大主要零部件中的2个核心部件自主开发成功,被列为“卡脖子”的35项技术中的第5项触觉传感器的技术难题成功攻克。

  协调发展

  产业获得更优提升

  机峰会的成功举办,大力推动我市产业链协调发展,目前,累计落地优质机器人项目58个、总投资额30亿元,全市共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联企业15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家,正在实施产业链关键项目16个、累计投资11.04亿元,以机器人及自主智能装备产业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55.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5.5亿元,机器人零部件、整机、机器人系统集成于一体的产业链初步融合形成。同时,推动我市“生态圈”进一步协调构建,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各类平台载体协同推进,特别是机器人智谷小镇加快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基本建成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先后引进总投资25亿元的机器人及自主智能装备项目40余个,现已投产20个,小镇去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组建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引进成立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5大机器人产业链创新平台,其中创建的省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20多家;建设高层次人才产业加速中心,科技大市场投用并高效运营,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绿色发展

  产业展现更亮底色

  五年来,每届机峰会的召开一方面促进我市产业智能化升级,现已累计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公司30家,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重点专项792个、智能诊断企业440家,建设智能化工厂10个,有力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2020年,我市“17大”传统制造业、“246”产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宁波第一。接下去,我市将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智能化改造2.0版,今年计划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专项150个以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我市产业低碳化转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工业能源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提高。2016年以来,全市实施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41个,总投资2.93亿元,全部竣工后可节能10.87万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5年末下降10.48个百分点,特别是通过智能装备设施等应用升级,全市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6家,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涉及企业85家,促进了低碳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形成。

  开放发展

  产业得到更大拓展

  每次峰会的召开都是一场盛大隆重的活动,峰会举办期间,共吸引了47位院士、344位顶级专家学者参会,累计超过236家企业参与线上线下展览展示,每年超过5000位的业界精英参加,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主流媒体矩阵式报道,尤其是随着中国机器人峰会(宁波余姚)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外界对“全国机器人产业看浙江”的知悉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机峰会促进我市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在峰会的助推下,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领域的科研载体、企业、基金等都走上了对外合作的道路,浙大机器人研究院与杭州景业(特种机器人)、万向钱潮(汽车零配件加工)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中科莱恩机器人公司与华晨宝马、丰田、富士康等长期广泛合作;智谷小镇机器人产业基金对外投资了博雅工道(北京)特种机器人等项目20余个。

  共享发展

  产业得到更深融合

  历年机峰会上的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应用对接等活动,促成了相关企业在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尤其是在科技成果的本地共享、服务转化上,对企业面的技术共享成效较为突出,宁研院已孵化或引进产业公司共24家,推动获得授权专利176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89项。峰会落户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机器人行业顶尖服务平台“机器人大讲堂”成功落地并开展了常态化运作,突出对社会面的成果共享。在产教融合方面,建设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2020年度共培养专业人员1500人次;成立了浙江肯倍机器人学院,专业进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训与设备研发,每年培养机器人专业人才可达千人。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关于“合力打造机器人产业‘新星’集群和合力突破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精神,深入实施机器人及自主智能装备产业链培育行动,通过“四个聚焦”,即: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企业主体协同、聚焦“一网四中心”体系建设(中国机器智能服务网、智能制造中心、检测认证与质量提升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聚焦产业资源集成,力争到2025年,泛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自主智能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机器人智谷小镇3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基本完成,智昌集团实现上市,建成宁波级以上行业创新载体5家以上,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400台以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覆盖全产业链的机器人产业高地,形成“机器人余姚造”区域品牌。

  记者手记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

  当下,在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以机器人、人工智能(AI)、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引领着这个时代的潮流,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聪明,而通过网络,成千上万的智能机器则能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机峰会的举办对于培育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国家正积极推进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致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未来,机器人会渗透到各行各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万物都有智能机器人的身影。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将于526~28日在我市隆重举行,峰会以“机器智联,赋能万物”为主题,旨在推动智能和实体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普惠大众,让人类享受智能经济带来的更多美好生活。

                                                                                                                    本文摄影:黄静波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