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余姚有群“听漏人”!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2023-08-19 10:44 来源:姚界客户端 记者 陆燕娜 通讯员 陆佳男 编辑 邵天骊 自来水管线处于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经历锈蚀、老化,管道漏水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我市,目前要检测出供水管道的漏点,还是需要依靠人工。在市自来水公司,就有这样11名技术人员,他们被称为“听漏人”。凡不下雨的夜晚,他们分组在城区四街道以及姚北片进行管网检漏,每70天就要巡查一轮长达3252公里的供水管道。用耳朵捕捉管漏声,堵住流失的自来水。近日,记者走近他们,听听这些“听漏人”背后的故事——
听音识漏 48岁的周杰斌是一名老党员,也是11人队伍中的“老牌”听漏人,有着24年的检漏经验。8月16日晚9点左右,周杰斌带着徒弟许文杰,收拾好听漏装备,两人来到了兰江街道三凤桥村,开始了当晚的检测工作。 周杰斌走在前面,身上挂着检漏仪,一手拎着拾振器,一手拿着手电筒,将听音金属杆夹在手臂与腰间。在沿线巡检中,所有自来水阀门井都会开启,周杰斌将听音金属杆伸到井下管道上,弯腰蹲地,耳朵紧紧贴在另一端,通过声音判断是否漏水。 “有管道的地方就得听,不要怕累,如果有漏水,就会听到刺耳的声音。”周杰斌向徒弟传授着经验,“一般人耳中只能听到不绝于耳的‘刺啦’声,但因为自来水管口径大小、材质、深度、漏点的大小不同,‘噪声’也千差万别,我们要多听多分辨,查出各种‘管网异常’,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听漏技术人员。” 精确查漏 利用听音金属杆、检漏仪等设备,轻微的声音都将通过仪器被放大传到耳朵里。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个考验人的技术活,做这份工作,对漏点定点精准率的要求很高,定点的误差范围大多控制在1米以内,对听漏人的听力、体力和耐心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当晚,在经过1个多小时的步行后,周杰斌两人来到了日月星苑小区(一期),突然,他检测到该区域地下DN200阀门管网水声异样。“这种杂音就像听收音机时,突然跳出干扰信号一般,必须仔细辨别,要不很容易淹没在环境噪声中,也可能造成误判。”为了进一步确认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点,在徒弟许文杰的帮助下,周杰斌掀开自来水阀门井井盖后,钻进窄小的阀门井内,将听音金属杆贴住阀门,以更好地判断管网声音。 “管道确有漏水点。”有了初步判断后,周杰斌爬出阀门井,继续用听音金属杆确认漏点的具体位置。“越靠近漏点,这种噪音声就会越尖锐。”他绕着阀门井附近循环往复“听诊”,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确认,最终将漏点标记。 甘苦与共 为了避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和保证听音质量,听漏人往往选择在夜间工作,且是夜深人静时。对于听漏人而言,耳朵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所以他们对耳朵也尤为重视。“不去噪音大的环境,不戴耳机,也不去KTV。”说起这些,周杰斌习以为常,没有抱怨。 24年来,周杰斌平均每周要工作5天,从当晚9点开工至次日凌晨1时30分收工,步行七八公里。在无数个行人稀少的夜晚,他受到过许多奇奇怪怪的质疑:“有人说我是偷井盖的,有人报警说我行踪可疑,有时候还被狗追过……”说起这些“趣事”,周杰斌一笑而过,“近些年来,水管的漏点越来越少。有时候连着两三天都找不到一处。但每找到漏点的那一刻,我都感觉有点小兴奋。能让大家放心用水,是我们的使命。”
据市自来水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名听漏人共检测出管网漏洞1044处,他们用辛勤劳作换来了城市供水的通畅和水资源的节约。
来源:余姚新闻网
|
返回上一级导航 余姚大东职校网站主页 余姚电商资源网主页 回到企业目录 去商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