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东村:荸荠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图为阮卫炳正在田里挖荸荠。姚界客户端记者 张云霞

  余姚新闻网讯 冬天,荸荠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时令之品,微甜多汁、清脆可口,既是水果,又是蔬菜。眼下正是荸荠收获的时节,临山镇汝东村是远近闻名的“荸荠村”,在农田里,到处可见村民们翻田疏土、采挖荸荠,呈现冬日里一幅忙碌的劳动景象。

  上月底,记者来到汝东村和临南村交界处的一处农田里,一大片伏地枯黄的荸荠秆像一块黄色的大地毯,荸荠种植大户阮卫炳正在此处挖荸荠。阮卫炳今年47岁,是汝东村村民,除了种荸荠,他还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村里荸荠年年都是我种得最多!”阮卫炳的神情中颇有几分自豪,他说今年种了大概20亩荸荠,比去年种得少。“今年荸荠种得少,主要是因为小工难找。”阮卫炳说。

  当天,在田里和阮卫炳一起挖荸荠的还有两个村民,这是他雇的帮工。“除了下雨天,他们每天都会来挖荸荠。”阮卫炳告诉记者,荸荠不适宜连作,一般与水稻等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为了增加产量,近年来,汝东村村民都会从周边村流转土地用来种荸荠。“这块地如果这一年种了荸荠,至少五六年后才能再来种。今年我除了在汝东村种荸荠,还流转了临南村的11亩土地种了荸荠。”阮卫炳说,受今年9月份天气炎热的影响,造成荸荠减产,“往年收成好的话,每亩可以出产荸荠2500公斤左右,今年估计每亩只能出产1500多公斤了。”

  阮卫炳和两位帮工弯着腰,一下又一下用锄头翻土,再是蹲下身子用手把荸荠从泥土里挖出来。除了下雨天,他们每天都从早晨7点开始,除去吃顿中饭的时间,一直要在荸荠田里忙到下午4点。“一个人一天只能挖70多公斤,阿拉三个人一起挖,分工合作,加起来能挖250公斤。”阮卫炳说,每天早上5点,他和妻子把荸荠拉到慈溪的菜市场,白天妻子在菜市场售卖,他返回后就去田里挖荸荠。“赚钱嘛哪有不辛苦的,好在每年荸荠的价格都很稳定,荸荠也很受欢迎,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外地荸荠进来的少,阿拉的荸荠卖得特别好!”

  “今天天气还算暖和的,如果下雪、结冰的时候挖,10多分钟挖下来,手指冻得直发痛。”阮卫炳说,2019年的冬天,他记得很清楚,连着2个月一直下雨,“田里泥泞,挖荸荠也是难上加难,但没办法,雨天我也只能下田挖荸荠了。”

  “现在的荸荠个头有点小,随着气温的下降,它的味道会越来越甜,等到春节过好,那时候的荸荠才大、才甜呢!”阮卫炳告诉记者,荸荠小暑种下冬至成熟,田间管理相对简单,只要管理到位,收成十分喜人。正是看中荸荠易种易长的特点,他种荸荠已有20个年头了。“荸荠的采收期很长,从12月初可以一直挖到4月底。”阮卫炳说,挖荸荠虽然辛苦,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嘛,大点的荸荠卖每公斤16元,小的卖每公斤12元,削好的荸荠每公斤30元。”阮卫炳笑着说,荸荠市场行情较好,每年都不愁卖。

  在汝东村,像阮卫炳一样从事荸荠种植的农户有近30名,少的一两亩,多的数十亩,全村荸荠种植面积近200亩。一个个小小的荸荠,成了汝东村民的“致富果”,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汝东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荸荠种植。下一步,村里要加强规划和指导,让荸荠成为汝东村的特色名片和特色产业,带动村民持续致富增收。

              

                                                                                                                                                                                                                       编辑:夏丽霞    20220106

  

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