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向新而行 产业因新而活

发布日期: 2024- 10- 10   市投资促进中心

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良好产业基础提供的肥沃土壤,一批塑料企业在四明大地生根发芽。当时的创业者们或许无法预见到,他们所迈出的步伐,将会如何深远地影响着这个行业以及余姚的未来。

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便利的原余姚汽车北站附近成了经营塑料原料生意的最佳集散地,新建北路成为“塑料原料一条街”,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

1994年,我市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占地112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中国塑料城,后续两期扩建项目也相继建成……

中国塑料城的成立对于当时的塑料业商户的意义有多大?市盛达海天机器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如乔深有感触。

“我是1994年加入中国塑料城的108家商户之一,我们戏称自己是‘梁山好汉’。当时大多数商户以原料为主,像我一样卖塑机的并不多。”石如乔回忆道,“‘抱团发展’的效果好不好,销售额是最直观的体现。加入中国塑料城前我公司的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而1996年已增长到2.3亿元,后续几年还在山东、江苏、成都、重庆等地成立了分公司,生意版图越扩越大。”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再以“这座城”为新的起点,历经30年的发展,我市建成了集塑料原料销售、塑料信息发布、塑料会展、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及其他辅助材料于一体的专业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总量、商户规模等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塑料城也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塑料原料专业市场,被国家商务部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联系市场,先后获得了中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50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中国生产资料创新型市场、全国重点示范市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浙江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等荣誉称号。目前,中国塑料城入驻企业3000余家,塑料原料交易牌号超2万种,去年实现交易额785亿元,交易量715万吨。

今年初,市融湾新城开发建设管理中心作为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生力军”,开始全面履行工作职责,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新动能新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30年后的今天,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正一起推动塑料制造行业向前发展,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的一众企业也在创新引领下砥砺前行,塑料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澎湃活力。

浙江新长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企业向“新”而行的一个缩影。这家创建于1989年的塑料制造企业,多年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已成为同行业标杆企业之一。多年来,该公司坚持科研兴企的道路,新质生产力正推动其展露出万千新气象,激荡出新的火花。今年扩产后,该公司已拥有年产5000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像新长城这样积极迈向新时代的传统企业,在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不乏其例。

同时,招商引进的新企业正持续为融湾新城(中国塑料城)注入生机与活力,宁波华腾首研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大“生力军”。2017年落地余姚以来,该公司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塑料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不断深化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专职研发团队,就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等三个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形成配方剖析研究、工艺装备研究、测试分析研究、应用评价研究及项目科技孵化五个模块,进一步激活了内驱动力。

改性塑料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近年来,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不断推进,其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前景无限。我市改性塑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

今年以来,市融湾新城开发建设管理中心积极推动全市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引导改性塑料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打造转型升级的新支撑点,鼓励企业承接科技成果,向生产高端塑料新材料领域迈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市,改性塑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已突破200家。在余姚这片热土上,不畏风雨节节攀升,展现出自己的坚韧与活力。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