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赋能,余姚制造如虎添翼 2024-06-13 姚界客户端 记者 沈彦汝 新闻纵深 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市累计培育数字化改造项目311个(包括数字化标杆项目123个和数字化改造项目188个),获评宁波市级以上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109项,各项指标均居宁波前列;累计建成宁波市级以上智能工厂55个(包括国家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10个以及宁波市级智能工厂42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阶段及以上覆盖率超过80%。 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始于2020年,回首四年,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余姚大有作为;着眼当下,余姚锚定了新的目标,信心满满,底气坚实,大有可为。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赋能正带来精彩蝶变,余姚传统制造业“老树长新芽”,一派向新、向好、向未来的气象跃然眼前。
更大集团智能工厂。 记者 沈彦汝摄 7年投入8亿元“大手笔”推动数字化转型,舜宇集团构建起了精细化管控环境,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高效柔性、防呆防错,全流程可追溯;人力节省60%、生产效率提升25%、能源利用率提升15%以上、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同步下降,更大集团智能工厂全面启用一年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车身车间100%机器人自动焊接、冲压车间两条高速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全自动化率100%、涂装车间车身油漆喷涂自动化率100%、总装车间实现合拼全自动化率100%,领克汽车余姚工厂的多个“100%”是近年来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结出的硕果;专门成立研发团队,耗时3个月自主开发出数字化协同平台,金雨集团的“金雨大脑”打通了原本数字化软件系统间的壁垒,并建立数据可视化管理驾驶舱,其应用使企业的数字化发展驶入“快车道”,推动自身加速转型升级…… 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起步于2020年,并于当年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近年来,我市陆续实施了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一系列项目落地开花、落地生“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不断提速。我市于2021年入选获评首批产业大脑试点县、2022年入选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2023年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宁波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重点区域。
舜宇集团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 图片由舜宇集团提供 四年耕耘 数字化转型蹄疾步稳 规划先行,政策引领,企业愿改敢改。我市把数字化改造作为企业提效、产业提质的有效抓手,营造了政府主推、企业主导的良好氛围。在规划方面,我市专门出台《余姚市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实施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滚动应用“一业一案一平台”“N+X”等数字化改造模式,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我市明确专项政策、专项资金,对企业数字化标杆项目、细分行业数字改造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并指导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 因企施策,全链发力,改造提质扩面。我市系统筹划、分层推进,持续提升行业、企业整体数字化能力水平。一方面鼓励“大优强”企业建设数字化标杆,以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运维服务等环节为切入点,采取“1+1”模式(即1个行业至少树立1个龙头标杆),推进“大优强”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和行业试点标杆项目,涌现了舜宇光学镜头智能工厂、更大汽车轴承精磨车间、富佳5G+智能家电产线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数字化场景。目前,全市光学、汽配、家电、模具、新材料、集成电路、橡塑等重点行业已初步实现标杆全覆盖,“大优强”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另一方面,我市鼓励中小企业实施“N+X”数字化改造,结合注塑、钣金、机加工、装配等生产场景、产值规模因素,率先在家电行业17个细分领域、200多家规上企业中遴选100家企业开展试点,目前已打造家电数字化改造样本企业5家、入库培育企业99家。我市还“串企成链”,鼓励打造重点产业链平台,持续推动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鼓励链主企业打造特色专业型平台,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全市目前已建设汽配平台2个、高端装备平台4个、家电平台4个,2023年平台累计营收达4.3亿元、增长58.2%。 供给支撑,要素保障,转型环境良好。我市聚焦企业需求,壮大数字化服务商、专家团队力量,强化网络、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构筑软硬产业一体化的供给支撑体系。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一方面坚持做强本地硬件支撑队伍,做强关键基础件、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化产业集群规划设计,培育打造机器人、智能成型装备等标志性工程服务产业链,累计推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1774台(套)、培育省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23家。另一方面,我市多渠道培育本土软件服务队伍,依托机器人智谷小镇、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通过外部招引、业务剥离、发展转型等模式,鼓励本地龙头企业成立智能制造或软件服务公司,大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构建形成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互联网与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38.2%,增幅居宁波第一位。同时我市不断加强数字化专家队伍建设,积极导入省、宁波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资源,常设余姚数字化专家指导队伍,重点在企业数字化诊断、数字化覆盖、评选优秀数字服务商、优秀转型方案评选等方面开展更多指导,常态开展数字化管理人才培训班、研修班、数字赋能等活动,壮大本地数字化专家队伍,目前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活动60余场、培训覆盖1300多人次。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我市持续推进5G网络进园区、进企业,全市累计开通5G基站3506个,已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大力推进“双千兆”网络工程,有线、无线信号的全面普及有力保障了企业数字化改造。我市探索工业用地出让新模式,实施工业项目用地资格联合评审,优先支持数字化改造项目拿地增容、增资扩产,累计已有36个项目获得重点项目用地资格并开工建设,贝隆精密、德昌电机等数字化标杆项目建出成效。 锚定目标 今年余姚这样干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宁波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各项要求,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提能,全力争创产业数字化改造县域示范,探索有余姚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我市将继续深化标杆引领,以“大优强”企业数字化全覆盖为引领,持续探索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标杆建设,进一步扩容数字化标杆培育库,分行业开展优势骨干企业学标杆、学先进,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企业智造升级路径。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全市数字化标杆培育项目达150家,新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5G工厂15家,累计实现数字化标杆企业超过70家,在全省范围内贡献更多余姚标杆、余姚亮点。 聚焦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建设,我市将提速细分行业数字化意向改造企业排摸、评估、诊断,广泛发动乡镇街道组织学样仿样数字化改造活动,分行业、分阶段深化“四个一批”工作(即选定家电、新能源汽车、美妆包材等一批细分行业,挑选一批不同规模的数字化改造样本企业,培育一批各有所长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展一系列“学样仿样、应知会知、数字赋能”对接会、分享会),力争到今年年底,启动3个以上细分行业改造,完成改造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家电和新能源汽车两个行业采取“N+X”改造模式改造40家,争取完成国家试点改造任务的50%以上,力争创建省级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示范县。 与此同时,我市将大力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建链延链,支持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探索工业互联网进园区,力争到今年年底,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同时深入挖掘人工智能、BI(商业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大赛,支持重点智能制造企业实施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大数据贯标,力争到今年年底,新增新技术应用领域省级以上荣誉10项以上。 我市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改造软硬服务能力供给,鼓励有条件的本地企业设立独立软件服务公司,加强系统集成、装备制造、工业软件等企业深度合作,全力培育和壮大一批专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商、系统方案解决商(机构),力争到今年年底,新增数字化服务公司3家以上、软件服务业规上企业2家,累计达到省级数字化服务机构10家以上,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业年均增速达20%。
舜宇集团生产的手机摄像头产品。 图片由舜宇集团提供 新闻多一点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分别是什么? 数字化车间,即通过系统集成、数据互通、人机交互、柔性制造以及信息分析优化等手段,对车间的各类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决策,实现对多个数字化车间的统一管理与协调生产。 而智能工厂则是在数字化车间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及可视化,提升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排程,以生产对象所要求的工艺和设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为手段,用数据连接车间不同单元,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规划、管理、诊断和优化。 在智能工厂的基础上,2020年,浙江率先提出“未来工厂”的概念。未来工厂广泛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工厂。目前在余姚共有舜宇光学、领克余姚工厂、江丰电子三家企业列入省级未来工厂试点。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直接回网站主页 报名升学历拿文凭 了解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信息 回忆当年武汉抗疫大会战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