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尧:七旬老人种红菱二十余年 余姚电商资源网 转载
周柏尧:七旬老人种红菱二十余年 2022年09月26日 眼下正是红菱成熟上市的季节,作为一道时令鲜蔬,现采现剥、现炒现食的红菱,滋味最是鲜美。这几天,在马渚镇姚家村金家畈自然村的一片红菱塘里,村民周柏尧又忙了起来。
周柏尧今年71岁,在村里种红菱和荸荠已有20多年。“红菱和荸荠加起来一共5亩多地,还种了一些蔬菜、萝卜,每天就是摸摸地头,虽然辛苦,但那么多年下来,都已经习惯了,哪天不来田里转转,反而浑身不痛快。”周柏尧说,今年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导致红菱上市时间推迟了一个月。 “一般往年都是8月初就成熟了,现在9月初上市,我估摸着,采摘期也会延长一些。”周柏尧说,可能是受高温天气影响,今年池塘水质有所下降,造成了红菱减产。“不当农民不知道农民的辛苦,农民就是看天吃饭,遇到恶劣天气,地里没有收成,一年的辛苦就泡了汤。” 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周柏尧身体健朗,每天早上都会在池塘里采摘红菱。周柏尧每天在田间地头忙碌,他的老伴则负责到马渚菜市场摆摊卖红菱和蔬菜。“红菱现在卖8元一斤,煮熟的红菱卖10元一斤,卖红菱和蔬菜,半天时间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呢!”周柏尧笑着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池塘里密密地排满了红菱的叶子。红菱是江南水乡一种浮叶水生植物,它的茎、叶、果实较为特殊,纤长的根须扎于淤泥中,细长的茎蔓沉浸在水中,唯独边缘有锯齿状的叶片在茎边长出,镶嵌成一只只菱盘漂浮在水面上,菱盘下面长着红菱。 带有江南水气的红菱“身子骨”娇贵,出水时间一长,外皮的颜色会逐渐从紫红色变成黑色。为确保红菱的新鲜度,周柏尧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到池塘里去采摘红菱。每天弯腰采摘三四个小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他的双手每天要在水里浸泡好几个小时,皮肤发白发皱,时间久了,连指甲也被染成了紫色。“这几天天气凉快,摘红菱也相对轻松一些,天热的时候,后背要晒得火烫。”周柏尧说,只要红菱收成好,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只是今年红菱产量低,订单每天都有,但塘里红菱摘不出,这让我发愁。” 周柏尧说,以前收成好的时候,他的红菱除了供应给一些饭店,还要供应给余姚城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一天能销售300多斤红菱,“今年产量低,这几天每天只能摘40多斤。”在菱塘,周柏尧熟练地翻转着浮在水面上的菱盘。别看采摘红菱简单,其实也有许多技巧。红菱藏在菱盘的下面,要先掀起菱盘,摸到长熟的红菱时,手指轻轻一掐,红菱就轻松地被摘了下来。 “一周后,摘过的菱盘下面又会长新的红菱,红菱大概可以摘到11月中下旬。”周柏尧告诉记者,红菱种植并不复杂,除了采收需要劳动力,其他成本也不高,但对水体要求很高,“现在我就在用水泵往池塘里放水,水质干净了,红菱的外观和品质就好。” 周柏尧坦言,他们夫妇俩的生活来源全靠地里的收入,但自己年事已高,每天干的都是体力活,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以前我还要种六七亩的荸荠,现在挖不动了,今年只承包了一亩多荸荠地,把地种好了,农作物卖出去了,我心里就高兴!”在周柏尧黝黑而又饱经沧桑的脸上,深深地印刻着“勤劳”和“淳朴”。
编辑:夏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