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山货走上致富路 余姚电商资源网 转载
带着山货走上致富路 2022年02月10日 09:27:00
今年65岁的郑国定做了近40年的山货生意。这些年来,他见证了笋干、番薯粉丝等农副产品“走出去”的历程。一开始,他开着车挨家挨户收购村民自制的笋干,挑选之后再销售到周边地区,每公斤售价在40元到60元范围内。如今,便利的交通和多样化的贸易方式,让他收购、销售笋干等农副产品更加方便了,其中最让他“得意”的还是去年6月在中村村建成的鹿亭乡农合联双创服务中心。 鹿亭乡农合联双创服务中心内设4台烘干机,为村民烘制笋干等农副产品提供了便利。以往,晒笋干需要“看天吃饭”,而现在的双创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定额的笋干烘干服务,不仅为村民节省了晾晒时间,还确保了笋干质量。作为双创服务中心烘干房的管理员,郑国定告诉记者:“机器烘制的笋干比起自然晒干的笋干更白嫩、更完整,而且花费的时间少、效率高。” 机器烘制而成的笋干经过拣选、分类,销售利润比以往翻了番,笋干的价格可以达到每公斤上百元,优质的特选笋干更是能卖到每公斤240元。不少村民靠销售笋干,一年下来能有上千元的收入。 “有时候不需要包装,雪白的笋干晾晒在路边就会有客人前来购买。”郑国定说,这几年,鹿亭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副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村村游玩,并在返程时购买一些土特产,将独有的鹿亭风味带回家。 “去年收的冬笋比前年多,卖得也比前年好,我们村民的收入自然也比前年多。”郑国定告诉记者,新鲜冬笋在春节前格外畅销,年前不少村民靠销售冬笋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这一切在他眼里都得归结于如今便利的交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逐步提高的运输效率等因素。同时,近年来鹿亭乡积极打造“鹿亭”“古韵中村”等本土特色品牌,提高了本地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 看着层层山峦,郑国定眼里满是希望。他说:“现在村民的日子比以往好多了,以后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夏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