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牌描绘茶生活——看我市茶产业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余姚电商资源网转载
 

 

打好“生态牌”描绘“茶生活”——看我市茶产业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20413

春茶在阳光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姚界客户端记者 俞丽丹

  余姚新闻网讯 我市具有极为丰富的茶人文资源,是“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茶叶发展中上占据重要一席。六千年前的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山茶属植物,被专家认定为人类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源于汉晋的“瀑布仙茗”是《茶经》中唯一命名的茶叶,堪称中国第一古名茶……我市茶叶历史浓缩着中国茶叶发展的历史,也构成了“文献名邦”的重要元素。

市杨杰园艺场的“杨梅——茶叶立体化栽培”生态园。姚界客户端记者 陈则宏

  正是人间四月天,又是一年茶香时。好茶是大自然滋润的灵物,穿行在梨洲街道雁湖村市屹立茶厂的生态茶园,山林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绿树掩映下的茶园生机勃勃,林中有茶、茶中有景,茶园里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茶农们背着茶篓采收春茶,山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目前,我市共有茶园面积6.3万亩,茶叶基地面积居宁波首位,去年茶叶生产总量为4215吨,总产值达3.6亿元,品种以“乌牛早”“御金香”“白叶1号”“黄金芽”等为主。我市作为宁波茶产业的主产区,茶叶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主导产业,肩负着促进茶农增收致富、优化生态环境和弘扬茶文化生活的三重使命。市农技总站副站长、茶叶首席专家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以公用品牌“余姚瀑布仙茗”为载体,致力于茶叶品牌提升与推广,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茶叶基地相继建成,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加,给我市的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良机,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兰江街道夏巷村茶园内,茶农正散布其间采茶。姚界客户端记者 陈则宏

  打造生态茶园孕育清醇“仙茗”

  我市地处北纬30°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差近千米的四明山区域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多样性生态环境,有利于不同茶树品种的生长和发展。独特的地理优势加上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打造生态茶园,引导农户种植附加值更高的绿色有机茶,茶叶品质逐年提升。

  独特地貌成就茶叶品质。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产好茶。位于梨洲街道雁湖村的余姚市屹立茶厂三面环山北临梁辉水库,幽涧流泉,植被繁茂。依托梁辉水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优越的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有效、持续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为茶树生长提供必备的养分,有利于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

  合理布局立体化栽培模式。余姚杨梅甲天下。杨梅产地主要为平原山丘,也是茶叶的主要早产区,围绕生态这一主题,营造余姚“杨梅+茶树”产业联盟更具特色和发展意义。多年来,位于牟山镇湖山村的市杨杰园艺场一直在探索实施中,在农场四周环境优良、树木旺盛的环境下,采用“杨梅—茶叶立体化栽培”生态模式,杨梅树与茶树相间合理种植,篷冠高差调整,从“会”种茶向“慧”种茶转变,其核心示范基地210亩,实现了“茶园施用油菜籽饼和修剪下来的枝条来还园增肥,采用人工除草不打农药”的绿色无公害栽培,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基地和浙江省省级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科技兴农推进绿色防控。紧紧围绕国家的“减肥减药”政策,在生态农技的推行下,我市以宁波舜伊茶业有限公司、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余姚市夏巷荣夫茶厂等试点的7家茶叶企业为示范点,通过色板早期试探虫口量、运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茶尺蠖性信息素、粘虫黄板、生物农药有效喷防以及农艺措施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发生,增强茶园绿色防控水平,提升茶叶品质。经全年茶园管控统计,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并采用无人机飞喷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均控制在50%以下,有效发挥了绿色防控基准化技术。

  目前,我市共有2家省级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家宁波市级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拥有生态茶园面积近万亩,实现了茶叶产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烘干机传送带上的茶叶。姚界客户端记者 陈则宏

  提升工艺打响“瀑布仙茗”金招牌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品牌提升行动”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工程,围绕“乡村振兴、合力致富”主题,深化“余姚瀑布仙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示范带动“余姚瀑布仙茗”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和保护,积极探索、践行品牌战略,发挥余姚瀑布仙茗养生文化和社会生态效益的作用,做大产业、做优产品、做响品牌、做精文化。

  我市拥有全国独树一帜的珍稀白化茶资源,已在三七市镇建立了中国唯一的珍稀白化茶种质资源库,拥有黄色系、白色系、复色系和红色系等众多特有的种质资源,得到农业部、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等主管部门及科研院所的权威人士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在种质资源的支撑下,余姚茶叶“三色”品牌已初具知名度。

  “品牌茶叶经济效益显著,农户生产积极性高,已成为我市茶农增收、茶业增效的主打产品,因此品牌建设也推动了茶产业的全面升级。”市农技总站副站长、茶叶首席专家李明介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如今的消费者不仅看重茶叶的质量,也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美感也越来越关注。

  2020年,我市以省级龙头林业企业余姚市华栋茶业有限公司、余姚市珠茶厂、中日合资舜伊茶业有限公司以及骨干企业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余姚市屹立茶厂为主要牵头单位,联合1家余姚市凤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主体以及15家由村级承包而转型实体经营企业自愿组成的余姚瀑布仙茗产业化联合体,培育了“余姚瀑布仙茗”公共品牌。

  “余姚瀑布仙茗”品牌以“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产业宗旨,大力推进茶叶生产规模化、现代化、优质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余姚瀑布仙茗致力于珍稀种先育,利用四明山区域茶树生长特有的多样性生态环境,建成了国内唯一县级珍稀茶树种质资源圃,开展光照敏感型白化茶和低温敏感型白化茶研究,选育出了“黄金芽”“御金香”“四明雪芽”“瑞雪1号”等10余个茶树品种,其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规品种达4.2%9.1%,并创新性开拓了余姚瀑布仙茗“三色四系列”绿茶产品,主要有金韵、雪韵、翠韵3个系列413个产品,具卷曲、针条两种干茶形状,开辟了“历史名茶特色单一”之先河,迎合了当代市场需求。

  同时,“余姚瀑布仙茗”在秉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茶叶内部生理构造及特性,着力“微创工艺”的提升,利用电磁控温加热进行杀青,再经回潮、恒温烘干、做形、提香等工艺,做到了“全过程24小时以上、在‘锅’时间约1小时”的制作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生产技术所独创的原有品质特色。建立了“茶农+合作社+茶企”联合经营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品牌与茶农的对接,现有“余姚瀑布仙茗”定点生产企业40余家(其中7家列入省标准化名茶厂),全部实施了食品质量(SC)安全认证。

  此外,我市还成立了茶文化促进会和瀑布仙茗协会,引领古韵文化的弘扬,推出浙东红色革命.茶养生特色旅游线,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共同推动四明山区域乡村振兴与发展。2021年,“余姚瀑布仙茗”品牌总经济效益达9.37亿元,其中,名优茶783吨,产值2.52亿元,初精深加工值2.65亿元,茶文化旅游附加产值4.16亿元,带动农户6951户,其中订单带动5241户,带动农民直接就业2200人。先后获得“浙江省优质名茶”“中国鼎尖名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礼品茶”“浙江省区域农产品”“中华文化名茶”和“中绿杯”金奖等荣誉。

农技专家  李明  在茶厂指导茶叶生产。姚界客户端记者 俞丽丹

  精准施策助力出口茶逆势增长

  一片茶叶不仅带动带富一方百姓,更是以良好的品质与口碑远销国外。近年来,我市茶叶出口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创新思路做好茶叶出口工作,推动我市茶叶出口做大做强做优。去年,全市茶叶出口达12562吨,货值3.5亿元。

  春茶采摘季,忙碌的不仅是茶农,我市的茶叶出口企业也抢抓春茶生产旺季,将茶香输送到海外。在兰江街道的市华栋茶叶有限公司茶叶自动化包装车间内,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公司7条流水线正开足马力赶制一批出口订单。据公司总经理傅伯华介绍,今年1-3月,公司实现茶叶出口销售4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左右,迎来了“开门红”。茶叶出口以大宗绿茶(珠茶、眉茶)为主,65%以上销往非洲地区,以其价廉物美迎合了非洲人民的饮茶需求。“公司一条流水线一天可以生产包装4.5吨茶叶,基本上平均每月可以发40个集装箱,今年的销售额预计比去年增长10%以上。”傅伯华信心满满。

  作为我市茶叶出口的龙头企业之一,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如何异军突起?市华栋茶叶有限公司立足质量赢市场,按照“公司+基地+标准”监管模式,强化对种植基地土壤、水源农残和重金属的监测,加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从源头抓好茶叶,确保质量过关。目前,该公司备案的出口茶园已有7家,总面积达5万多亩。

  “质量抓好了,消费者对产品认可,市场就打开了,很多都是10多年的老经销商,都建立了很高的信誉度。”傅伯华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不断摸索,公司在茶园种植、品质管理、产品加工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工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公司在境内外注册商标27只,开发60余个系列茶品,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为做好茶产业出口文章,推进茶企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传播茶文化,深挖茶产业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着力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扶持龙头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进一步拓展茶市场多元化和品牌国际化,壮大我市茶叶出口主体,从而不断提升我市茶产业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市共出口茶叶2221.3吨,价值635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3.9%53.5%

茶农刚采摘下来的鲜叶。姚界客户端记者 陈则宏

 

                                                                                                                                                                                          编辑:夏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