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 回 四 明 等 茶 香 2025-02-23 来源: 姚界客户端 记者 张雯 阳春三月悄然而至,四明山麓的茶陇间已悄然舒卷新芽,恰似江南美人轻拈罗帕,向踏青客遥致春礼。悠悠四明山,茶圣陆羽独得青眼的灵芽正承露而生,循着茶香攀至蜿蜒的山路,阳光暖意融融地洒在脸上,风吹来都是温柔乡的味道。
老沈家茶宿 湛蓝的天空下,白墙黛瓦勾勒出"老沈家茶宿"的轮廓,门前两盏灯笼在风中轻晃,笑意盈盈地迎接八方游客。2月16日下午,主理人沈亚红身着一袭黑色新中式服装,端坐于大厅的落地玻璃窗前。面前的茶壶里,红茶、桂圆与梨块翻滚,袅袅热气升腾而起,茶香随之肆意弥漫开来,沈亚红轻抿香茗,惬意悠然。
品茶 说起来,沈亚红算是“茶二代”。实际上,他们两代的制茶方式与所处的市场趋势大不相同。祖父辈以制作质朴无华的大众茶起家,父辈专注于技艺更为精湛的珠茶,而到了沈亚红这一代,则更进一步,致力于开拓更为精细化、高端化的小众茶品市场。“我们自己的品牌——‘老沈家茶’,闻闻看,是不是能隐隐闻到兰花香?”说着,沈亚红便将那清香扑鼻的茶叶递到记者面前。 2000年,在上海工作的沈亚红,毅然回到了四明山,从父亲手中接过那片承载着家族希望的茶园。自幼,沈亚红便看着父母在茶园中忙碌,对采茶制茶的流程并不陌生。然而,时代在变迁,市场环境已大不相同。沈亚红从茶园工业化管理起步,让手中的茶园进一步突破了四明山的地域限制,成为真正能带来丰厚收益的“金叶子”。 2018年,沈亚红发现茶旅融合成为了爱茶人士的流行趋势。当年,她便开始着力打造“老沈家茶宿”。这座依山而建的复合式建筑,巧妙融合传统茶道与现代生活方式:首层前厅设茶艺品鉴区与精品咖啡角,多功能餐饮娱乐区满足多元需求;二层至三层分布着十余间全景客房,落地窗将茶园尽收眼底,春茶萌发时推窗即见碧浪翻涌的茶海奇观。“现在可没到茶山最美的季节,从四月份起,每个周末我们都是爆满的!”沈亚红的神情颇为自豪。 四明山风景如画,四月樱花开、茶叶盛,五一长假接踵而至。六月伴着梁弄水果成熟,七八月避暑季又悄然来临,十月、十一月更别说,红枫、柿子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正所谓“春茶夏果秋枫冬雪”,四明山宛如四季流转的诗画长卷。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沈亚红打算将民宿地面重新修整一番。她还专程向林业专家讨教种柿技巧,打算在茶园里种些柿树点缀,春采茶、秋摘柿,正如人在画中游。 说沈亚红潮流这可不假,抖音、小红书,短视频、小程序……该会的她可一样不落。问起为何游客们偏爱四明山的民宿,沈亚红会心一笑,“咱们民宿卖的是风景,是‘欢迎回家’。”民宿的房间硬件拼不过五星级酒店,但民宿的亲和力是它的“软实力”:吃的是农家菜,走的是乡间路,闻的是茶叶香,赏的是千年景,用乡村美学构建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茶盏未凉,沈亚红已挽起衣袖,身形矫健地穿行在青翠茶垄间。这片云雾缭绕的生态茶园,拓印着她辛勤劳作的足迹,更镌刻着茶人掌心纵横交错的岁月掌纹。这片土地,不仅是沈亚红的故乡,也是她二十年如一日耕耘的“茶叶江湖”。
来源:余姚新闻网
|
回上层网页 回电商资源网站主页 搜索余姚企业电话号码 成人学历和证书考试网站 回忆当年悲壮的武汉抗疫
赞助《余姚电商资源网》又名《余姚经济信息网》
可长期刊登:企业闲置设备转让、公司产品推广、人才招聘等信息